当前位置: 首页 > 市直快讯
中央媒体再次报道市社科联兼职副主席 刘炳贤同志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2-08-10 23:23 作者: 来源:益阳市社科联

8月8日,《中国国防报》以《不落的星辰》为题,对市社科联兼职副主席、市马迹塘战史研究会会长、马迹塘战役陈列馆馆长刘炳贤同志数十年来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优秀文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中国国防报》2022年8月8日第三版《长城》栏目),该篇报道同时在《解放军报》客户端转发。这也是继去年9月28日《中国国防报》头版头条和11月23日《解放军报》第5版整版报道刘炳贤同志先进事迹后,我市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事迹再次登上央媒。其中,《解放军报》用整版报道益阳红色文化在我市历史上尚属首次。

市社科联作为全市社科类社会组织的主管单位和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的集体,一直以来十分注重挖掘、整理和推介我市革命历史及红色文化资源。尤其自去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市社科联党组和社会组织行业党委积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市马迹塘战史研究会等社科团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革命传统文化宣传活动,涌现出了刘炳贤等一批事迹突出、能力突出、影响突出的先进典型,为发扬我市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市社科联的支持推动下,市马迹塘战史研究会、马迹塘战役陈列馆先后被批准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湖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就近就地学习基地、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益阳市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刘炳贤同志本人也被湖南省委宣传部评为“湖南好人”,荣膺益阳市道德模范、全民国防教育先进个人、益阳市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

附1:

不落的星辰

杨海斌

山雨惆怅,薄雾微凉。穿林而过的风一阵接着一阵,像在呜咽,也像在咏唱。

暑期来临,到马迹塘战史陈列馆参观的游客日渐熙攘。馆长刘炳贤在屋前拉起警戒线,让游人分批进入。一年中短暂的热闹,让那些散落在山林与溪流的英魂得以慰藉。

马迹塘,湘中千年古镇。70多年前,作为衡宝战役的序幕,马迹塘战役打破了国民党军队西逃的计划,为湖南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小镇守住了,诸多英烈魂归于此。300多人牺牲,留下名字的只有241人。

多少人,当天参军,数时战死,没有来得及在名册上留下名字,就变成了无字的碑。烈士的家人在远方心口常念,喊出的名字再也得不到回应。青春的生命与亲人短暂相守,与共和国的山川永世相拥。

马迹塘战役在共和国漫长壮烈的烽火岁月里,仅仅是历史一处不起眼的注脚。文献资料关于马迹塘战役牺牲烈士的全部记载,也只有一小串文字——“崔强、仇万顺等300多名解放军官兵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烈士安葬在马迹塘伍家仑、黄栗洑各个山头,健在的战役亲历者、见证者越来越少,英雄的事迹逐渐消逝在口耳相传的民间记忆中。那些奋不顾身勇毅前行的背影,正越走越远。千百年后,当青苔爬上墓碑、碑文被光阴磨平,还会不会有人记得安息他乡的300多位英烈和这场激烈悲壮的战役?“和平年代,牺牲的烈士不参与收获,我们能做的就是对抗遗忘。”这是刘炳贤在退休后寻访搜集战役故事、自掏腰包建起马迹塘战史陈列馆的初衷。

忘记历史,一个民族走向的不是自由而是迷途,得到的不是清醒而是迷惘。每次翻阅我军血与火铸就的辉煌战史,都会被革命先烈英勇无畏的胜战雄心所折服。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他们挺起不屈抗争的脊梁,毫不吝啬地泼洒自己的鲜血。明知不敌也要勇于亮剑,战至最后一人也要让战旗矗立不倒,打完最后一颗子弹也要死守阵地、决不后退半步……他们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最坚韧的品质,在壮阔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一位英雄是一颗不落的星辰,永远闪烁在浩瀚宇宙,时刻悬挂在人们头顶,昭示革命军人的崇高追求。有人说,人们以智慧、创造力和勇气对战争进行的反思,才是战争的真正遗产。铭记历史,缅怀英雄,我们更知肩上的重任——对英雄精神最好的传承,就是书写新的荣光。

(中国国防报·第三版“长城”栏目,2022年8月8日)

附2:

刘炳贤同志事迹

 

刘炳贤同志是部队团职干部转业,从益阳市交警支队领导岗位退休,现任益阳市社科联兼职副主席、市马迹塘战史研究会党支部书记、会长、马迹塘战史陈列馆馆长,是益阳知名的社科专家。他穷其一生精力,盯住马迹塘阻击战这个红色文化,耗尽一生积蓄,无私奉献在传承红色基因上,真正发挥好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感动了一切熟知他的人。

马迹塘战役是衡宝战役前哨战,粉碎了白崇禧余部企图从马迹塘西逃桂林的阴谋,为衡宝战役的胜利赢得了先机,促成了程潜、陈明仁在长沙和平起义,实现了湖南的和平解放。为了深入挖掘马迹塘战役这一红色文化,刘炳贤用近万个日日夜夜,投入近百万元,行程近10万公里,采访近千位当年战争的幸存者或者后人,撰写了40万字的《血战马迹塘》一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2015年,刘炳贤发起成立了由市社科联主管的市马迹塘战史研究会。他拿出全家多年的积蓄和自己的退休工资,筹资50余万元,捐出自家七间老屋,创建了桃江马迹塘战史陈列馆。2019年,他以国庆70周年为契机,牵头筹资60万元,修缮了烈士纪念园,新建了无名烈士墓。他多方寻找烈士遗骨、整理战场遗迹、打造了烈士陵园等一系列瞻仰地,成功创建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0年11月,刘炳贤代表市马迹塘战史研究会参加了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时任湖南省委书记许达哲莅临展位指导,达哲书记对发展益阳、桃江红色旅游充满信心,并高度赞扬。通过参展,提高了马迹塘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影响力。近几年来,桃江马迹塘战史陈列馆及其相关战场遗迹,先后被批准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湖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益阳市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研究会先后荣获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湖南省委两新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益阳市委两新工委标杆引领示范单位,益阳市民政局社会组织先进单位,益阳市社科联社会组织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被益阳市社科联社会组织行业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2021年,市马迹塘战史研究会被列入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现在每天有党建活动单位和社会人士参观,党旗天天在烈士塔高高飘扬。刘炳贤同志本人也被湖南省委宣传部评为“湖南好人”,荣获益阳市道德模范、全民国防教育先进个人、益阳市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

6年多来,市马迹塘战史研究会及陈列馆免费接待党建活动单位1500余个,党员5万余人次,中小学师生1万余人次,社会参观学习人员30多万人次,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刘炳贤同志以共产党员的忠诚与热血,铸就了新时代的丰碑,为益阳、特别是桃江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绝的新动能,推动了当地的高质量发展。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刘炳贤同志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的先进事迹分别在2021年9月28日《中国国防报》头版头条和2021年11月23日《解放军报》第5版整版以及2022年8月8日《中国国防报》第三版和《解放军报》客户端进行了报道,其中,《解放军报》用整版报道益阳红色文化在我市历史上尚属首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