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里工作了多年,吃饭一直没有固定一个场所。市教育局的同志到我们学校蹲点调研后,为学校解决了不少难题。尤其是可供师生就餐的食堂指日可待了,我们在就餐时再也不用日晒雨淋了。”资阳区迎风桥镇黄花仑小学的徐老师欣喜地说道。
自大兴调查研究工作开展以来,益阳市委教育工委一班人主动联点条件最苦、问题最多、质量最差的乡村学校,下沉一线,帮助解决基层学校实际问题。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彭伟才在资阳区迎风桥镇黄花仑小学调研过程中,教职员工没有规范的就餐地点深深牵动着他的心。“基层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是教师,教师的基本条件都得不到保障,还指望他们能安心教书育人吗?”彭伟才当即现场办公,目前学校食堂已完成审批立项,即将破土动工。同时,他多次实地调研校门口交通安全隐患问题。经与各部门对接,已将该校交通安全问题列入全市交通顽瘴痼疾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解决校门口视野问题的项目也将纳入319国道拓宽工程一并实施。
为了梳理总结“我为教育解难题”经验,进一步推动工作,8月30日下午,市教育局召开大兴调查研究“我为教育解难题”活动第二次成果交流会议。班子成员结合自身分管工作及调研课题作了调研成果交流,深入查摆问题、细致分析原因,并给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与会人员进行深入讨论交流,为共谋益阳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据悉,益阳市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领题调研”,每人明确牵头1个调研课题,市教育局机关各科室和二级机构共确定27个调研课题,将进课堂、进班级、进社团、进讲座、进宿舍、进食堂“六进”做到了经常化,摸准学校发展、质量提升、队伍建设、教育管理等方面情况、吃透问题。同时,创新调研方式,选派20名年轻干部分赴中小学、中职学校开展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要求挂职干部充分发挥蹲点调研作用,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目前,益阳市、县教育部门科(股)室负责人和全体干部职工包片联点全面开展“我为教育解难题”活动,累计解决问题328个,形成制度机制84个。
据了解,市教育局坚持将调查研究的结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等“三张清单”,做到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等“四个明确”。建立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加强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推动调研成果转化,切实解决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