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直快讯
科技赋能提升监管质效
发布时间:2025-04-29 08:44 作者:龙源 来源:市纪委监委

  4月5日傍晚,益阳南县舵杆洲湿地监控镜头记录下珍贵画面:五只东方白鹳幼鸟破壳而出,完成生命首秀。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的诞生标志这片曾因矮围网围遍布导致候鸟减少的湿地重焕生机。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岳阳市君山区华龙码头,殷殷嘱托“守护好一江碧水”。牢记总书记嘱托,责任重若千金。七载春秋,湖南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推动“洞庭清波”专项行动及常态化监督,为筑牢全省生态屏障提供了坚强纪法保障。

  在南县舵杆洲湿地,小天鹅在湖边觅食休憩。(高宏 摄)

  春暖四月,沅江市赤磊洪道漉湖水域,渔政人员巡查无人机传输的画面显示,10余头长江江豚正在畅游。江豚戏水、麋鹿奔跑,这样的生态画卷在南洞庭湖时常可见。天上有卫星、空中有无人机、洲中有监控塔、水面有巡逻艇……立体监控系统,让水域巡查效率极大提升,这种转变源自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倒逼:市纪委监委推动建立联合监督机制,围绕湿地保护修复、日常巡护巡查、禁渔禁猎禁牧等工作落实情况不定期开展联合巡查。科技赋能同样体现在舵杆洲湿地保护中。南县纪委监委推动实施的541公顷湿地修复工程,通过提前收割薹草、建设人工食源地等举措,使候鸟孵化成功率提升至100%。县森林公安完善“空中巡查+视频巡防+人员巡逻”立体防控格局,完善网格化管理,保护候鸟安全。在三湘四水,智慧治理模式逐步推广。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今春迎来700余只白鹭和夜鹭定居,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衡阳市纪委监委推动建立“河长+警长+民间河长”立体监管体系,通过无人机巡航、电子围栏等技术实现24小时动态监测,湘江衡山段水质达标率100%,鸟类种类较五年前增长近90%。“智慧监管平台整合卫星遥感、电力监测等技术,实现全天候守护。”省纪委监委第七监督检查室负责人介绍,“洞庭清波”专项行动依托科技手段,正推动生态治理迈向智能化、常态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