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利益无小事,益阳市医疗保障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为加快我市医保经办标准化、精细化建设,益阳市医疗保障局从基层站点选址、功能布局、事项下沉等环节入手,积极探索基层医保服务站点建设,构建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经办服务体系,真正把医保经办“15分钟服务圈”的触角延伸到益阳市每个角落,激活医保服务的“神经末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分类推进,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益阳市将“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工作列入全年医保系统的重点民生实事,按照分批、分步方式,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层层压实责任强力推进;重新梳理经办服务事项,有序推动职能下放,将一般性医保职能有序扩权赋能到各医保服务站(点);依托国家医保新信息平台,结合“我为医保献良策”活动征集到的群众意见,精准定位群众需求,针对不同地域、不同人群分类推进基层医保服务站(点)建设;全市在各乡镇党群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医保服务站(点),将政策咨询、参保信息查询、住院费用报销等15个医保服务事项下放至服务站(点),缩短医保“服务半径”;针对园区企业、高职中专院校等参保群体较多的单位,设置医保服务站(点),为参保对象办理个人信息查询、异地就医备案等医保高频业务。为将参保患者就医报销就近办理,全市依托定点医疗机构建设医院医保服务站(点),通过医保服务站(点)与医院窗口联动,将参保信息查询、转诊转院、新生儿参保、生育保险申报、慢病管理等就医相关事项办理权限下放至医院,实现医疗、医保业务一窗办理,激发医保基层治理新效能。
规范统一,织密经办服务“一张网”
我市整合基层现有资源,制定出台《益阳市2022年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服务规范年建设工作方案(试行)》《益阳市医疗保障服务站(点)建设标识标牌规范》《益阳市医疗保障服务站(点)服务规范》文件;编制经办服务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制作高频医保业务办理流程二维码放置基层医保服务站(点);统一标识牌、窗口设置、宣传资料,在经办流程、办事时限、办事材料上做减法,优化简化业务流程7项,取消各类证明材料8个,12项经办业务办理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70%,对经办服务事项、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在服务站(点)上墙公示,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无差别”医保服务;通过搭建各级医保经办机构与基层医保服务站(点)沟通渠道,建立在线交流群,我市共选定医保经办服务站(点)专兼职经办人员700名,强化基层经办人员队伍岗前培训,利用“益阳医保大讲堂”平台远程为基层经办人员培训9场、1126人次。
点面结合,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目前,我市已建立以区县为中心,乡镇、园区、医院及学校为枢纽,村社区为节点的一体化四级医保公共服务体系;已建成基层医保服务站(点)158个,其中乡镇或街道基层医保服务站39个、村或社区基层医保服务点24个、高校医保服务站2个、园区厂矿医保服务站2个、医院医保服务站(点)91个。通过以点带面、以面成片、以片成网,我市各医保服务站(点)为群众办理业务3229件,其中住院零星报销业务59笔,新生儿参保17笔,转诊转院和异地就医备案419人次,其他查询类业务2734笔,提供咨询服务超过20000人次。并累计发放医保政策宣传单5万余份,切实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政策知晓率和参与率,还从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待遇申报及慢病防治入手,将群众留在基层医疗机构,有效促进了分级诊疗,实现医保经办服务“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