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学生溺水源头预防,加大管控工作力度,落实各方管控责任,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联防联控防范工作机制,严防暑假期间发生学生溺水事件,切实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高位推动,吹响防溺水红色号角。市委、市政府就预防学生溺水工作多次批示多次调度,要求始终把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全链条剖析问题,切实落实管理责任,抓实抓细预防学生溺水各项工作。市领导组织召开学生安全工作会议4次,重点部署了预防学生溺水工作。先后印发《关于立即开展2022年防范中小学生溺水专项行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学生溺水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在预防未成年人溺水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通知》等文件,7个区县(市)政府均认真研究并制定了预防学生溺水工作方案,乡镇主要领导每半月调度一次辖区防溺水工作。暑假期间,我市通过坚持党组织总揽、部门协作、家校联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将防溺水安全教育纳入主题党日重要活动内容,号召广大党员积极参与防溺水工作,织牢织密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网。
坚持多方联动,打造防溺水红色链条。各区县(市)党委牵头抓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协调,多部门联动联防联控,构建学生溺水防范体系。今年以来,民政部门建立重点对象包保帮扶机制,组织全市114名儿童督导员、1468名儿童主任与446名孤儿、1502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2104名留守儿童开展了“一对一”“多对一”帮扶,实施“幸福敲门”上门宣传防溺水知识行动。团市委通过组织“七彩假期”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将志愿服务工作与防溺水宣传引导有效结合。水利部门结合市县乡“河长制”工作,对所辖水域开展集中隐患排查,做到巡逻志愿队对重点水域的常态化巡查。宣传部门通过每天在黄金时段利用各类媒体播放防学生溺水教育片、警示片等方式,做到假期安全“不放假”。通信管理部门积极协调电信、移动、联通公司向用户每周发送防溺水公益短信的方式,强化防溺水的日常宣传。
坚持全员参与,筑牢防溺水红色堤坝。全面建立“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村(居)委会、家长”“教育局、学校、班主任、家长”全方位预防溺水责任制,做到水域包保全覆盖、家长学生包保全覆盖,乡镇(街道)通过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在今年暑假期间摸排危险水域5358处,其中高风险水域587处、中风险水域1130处、低风险水域3641处。依托党建活动文化主阵地,通过设立警示牌、流动宣传车、村村通广播等宣传方式,督促家长履行好监护责任,加强对学生离校期间的监管。基层党员、村(社区)干部、“五老”退休干部自发组织开展常态化巡逻,每周开展2次防溺水宣传,筑起防溺水坚实的红色堤坝。村(社区)党组织召开了学生暑期安全“屋场会”,让“九不两会”防溺水知识入脑入心。通过设置党员示范岗等方式,安排党员志愿者盯守巡查危险水域、重点区域,并在全市1717处中高风险水域显著位置设置“一竿一绳一圈”。各级各类学校高频次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防溺水宣传教育,上学期间落实“13530”(每天广播自动播放一分次安全提醒、每天放学三分钟安全教育、周五放学前5分钟安全教育、长假30分钟安全教育)教育机制,暑假期间发放安全知识应知应会,节假日开展“日打卡报平安”和“防溺日提醒”等方式,不断提升全市学生、家长防溺水意识。开展“万名教师进万家”大家访,广泛动员教师24296人,家访覆盖学生676219人,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形式访问学生8019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