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益阳市税务局围绕“益心向党 税务担当”党建品牌建设,立足党建工作特征和税务工作实际,深化“党建+”探索,积极构建“三强三力”党建工作机制,走出了一条“党建赋能、支部提能、担当有能”的党建与业务交汇融合、双向提升的新路子。
一、锻造“引擎”强根基,持续提升党建引领力
一是强身健体正形。认真落实省局党委要求,全面推行“支部建在科(股)室”的做法,全系统支部数量由原来的92个增加到164个。选优配强支部班子、党务干部,党务干部有博士后1名、硕士5名,通过调整支部设置、强健神经末梢,打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守正创新提能。基层党支部聚焦“集中教育+个人自学”“学习强国+学习兴税”“党性锤炼+为民服务”三个结合,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青年理论学习日”等活动,学习新思想、贯彻新理念、推动新发展。创新开展“党风家风联建互促,纪律规矩烙在心中”廉洁文化建设系列活动,举办清风诵读7期,拍摄“名人家书”“清风家书”短视频14个,评选清廉家庭20个,汇编《清风家书》《清正家训》《清廉家庭》丛书,有力营造崇廉向善、风清气正良好氛围。
三是凝心聚力壮气。引导党员干部胸怀“国之大者”,开展“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大家谈”大讨论,引导党员干部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局一盘棋”的角度去看,从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税务铁军的维度去想,从走好“税务第一方阵”的高度去干,同心谱写“身在湖南办事不难”益阳税务新篇章。
二、压实“链条”强堡垒,持续提升党建聚合力
一是“党建+为民服务”,推动支部工作实起来。结合业务科室职能和重点工作,将业务科室支部作为探索党业融合的主阵地。市局机关法制科、纳服科、货劳科、社保非税科等业务科室支部围绕“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百名业务骨干、服务千家企业”等实践活动,聚焦难点、堵点、痛点,及时解答纳税人和缴费人“急难愁盼”问题。非接触式办税、预约办税占比以及平均办税时长等9类指标,均有大幅度提升;出口退税办理平均用时缩短至0.83天;“税银互动”,累计帮助小微企业获贷158笔,共计近16亿元。
二是“党建+共商共建”,推动部门工作联起来。通过税务和法院机关党支部共商共建活动,打通法院民事执行与税费缴纳的外部“梗阻”,有效破解了“法拍房”群众办证难、税收征管难问题。目前,“法拍房”涉税办理时长不超过20个工作日,最快5个工作日办结,基本实现了当月买受当月拿证。
三是“党建+组织收入”,推动财力保障撑起来。面对收入基数高、优惠政策减收和经济下行的叠加压力,以服务“三高四新”为主线,始终坚持抓好主责主业,打好组织收入攻坚战,实现了税收收入的平稳增长。
三、树立“标杆”强示范,持续提升党建创造力
一是创青年优岗聚人才。出台《激励税务干部担当作为的指导意见(试行)》及配套实施办法,实施青年党员干部培养“墩苗工程”。开展“芳华颂”“工匠颂”“初心颂”等系列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党员干部争创岗位先锋。近年来,不少青年干部成长为业务骨干、“青年英才”,进入省局师资人才库;一批“80后”“90后”青年党员干部脱颖而出,在铺路子、压担子、搭梯子的正向激励中挥洒汗水、迸发才智。
二是创满意窗口促文明。引导业务支部、窗口单位开展“三亮三创”活动,设置党员示范岗256个,依托岗位主阵地,依靠党员主心骨,积极争先创优。今年,市局机关第二税务分局、高新区局纳税服务科、大通湖区局第一税务所、赫山区局第一税务分局等四个单位跻身“湖南省文明窗口单位”行列,成为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新标杆。
三是创优质品牌提服务。紧扣退税减税这一“税之要事”,成立34支青年党员突击队,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专项行动,面对面问需、实打实解难。让市场主体得实惠、添动力、提信心,实现了“退税政策覆盖面广、纾困解难成效明显”的预期目标,市税务局“百名业务骨干、服务千家企业”经验做法得到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