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市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我市抢抓机遇,积极推进,坚持把“增强党建带团建见实效”与“推进资源配置社会化”作为突破口,扎实落实各项改革举措,在优化团干年龄结构、“青年大学习”、党建带团建、打造共青团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赫山区
工作内容项目化。成立赫山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牵头落实青年实事项目23个,筹建希望小屋3家,建设“团团心灵驿站”2个;打造“七彩假期”“赫山青年学院”和“团团红娘”三个品牌项目;联合湖南工艺美院、湖南城市学院推出“周末艺术课堂”项目,有效解决了商圈商户周末“带娃难题”。
组织方式多样化。一是坚持党建带团建,纵深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综合试点省级试点工作。新建“青年之家”10个,平均每个青年之家活动达24场。二是组织动员志愿队伍,充分发挥青年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疫情防控期间累计调度375支志愿服务队伍和3170名社会志愿者,常态化在中心城区280个核酸检测点、疫苗接种点和243个疫情防控点开展志愿服务,协助完成28.8万余人核酸检测。三是加强部门、单位合作,与区委政法委、区人民法院和湖南创梦海威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实现专业化办案和社会化保护配合衔接。
生存资源社会化。一是邀请10余名国家心理咨询师,组建赫山区青少年心理辅导“爱心伞”志愿者服务队走进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教育培训机构等开展专题讲座104场,为全区重点青少年提供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和监护干预等服务;二是携手蚂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立赫山区“河小青行动中心”,组织青年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9场;三是与邮政储蓄银行达成“团邮共建”合作,对团属青年组织整体授信2亿元。
桃江县
干部来源多元化。全县247个村(社区)全面完成团组织换届,吸纳了大学生村官、警察、医生、青年企业家等具有奉献精神的优秀青年为团的工作力量;县级团委与基层团干部、教育系统、金融行业等建立交流挂职机制。2022年通过政府购买青少年社会服务项目,选聘青少年事务工作者1名,扩充了服务青年工作力量;拓宽基层工作力量来源,2022年暑假期间向社会公开招录70名返乡大学生到基层团组织担任兼职团干部,为返乡大学生搭建了暑期实践锻炼平台。
工作内容项目化。完善探索政府购买青少年社会服务工作,2022年购买社会组织4个项目,聚焦党政中心,常态化开展各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关心关爱困境青少年、结对帮扶贫困儿童等活动。
南县
工作内容项目化。共青团南县委员会全方位链接资源、队伍和工作载体,聚焦青年婚恋交友、青年人才培养等社会关切,开展了“南洲夜市篝火联谊会”“乡村振兴青年人才服务站”等特色活动。
生存资源社会化。发挥组织优势,动员助农米业、人民银行、华融湘江银行、长沙银行等多家企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以“关爱助学”项目形式常态化关心青少年,开展公益助学活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团委公益助学资金依赖于上级拨付的问题。
下一步,团市委将聚焦改革目标要求,持续探索团青组织和各行各业青年参与我市高质量发展和基层治理社会的务实之举和有力之策,彰显共青团组织引领力,提升团员青年服务大局贡献度,为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探新路、塑特色、造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