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道路布满荆棘,无数革命先烈为革命的成功牺牲了宝贵的生命。熊亨翰便是其中之一。
1921年,熊亨瀚拒绝了护国军第三路军总司令部秘书一职,受聘来到益阳人在长沙兴办的育才中学任教导主任。他认为办教育是开发民智、造就人才、改造社会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他满怀革命豪情,传播新思想,抨击旧势力,启发学生革命觉醒。他将“阀”字解释为:“砌屋时要做门防盗,这个门框形状的字就是‘门’字。门里面‘人’字旁一个‘戈’字,干戈对着自己家里的人,这就成了‘阀’字。军阀就是依靠帝国主义撑腰,屠杀本国人民的匪徒,我们要齐心协力打倒封建军阀。”在他的教育鼓励下,学生关心时局蔚然成风。在他的影响下,益阳籍很多学生如曾三、戴武仁等纷纷走上了革命道路。
大革命失败后,统治湖南的国民党新军阀头子鲁涤平、何键疯狂捕杀共产党人,他们对熊亨瀚悬赏500光洋,四处通缉。1928年9月,熊亨瀚由彭泽回武汉活动,不幸被湖南反动政府派驻武汉的特务、益阳县清乡督办吴觐光侦悉。11月7日,熊亨瀚在鹦鹉洲江边不幸被捕。在敌武汉卫戍司令部,熊亨瀚被提审4次。前两次是公开审讯。在法庭上,他大义凛然,把提审的伪军官驳斥得哑口无言;后两次是秘密审讯,熊亨瀚受到严刑拷打,但不管敌人怎样威胁利诱,他始终未暴露组织任何秘密。当时《湖南通俗日报》引汉口9日电讯称:“熊坚不吐实,绝未供出同伙”,足见其坚贞不屈。在武汉狱中,熊亨瀚知道鲁涤平、何键等反动派绝不会轻易放过自己,所以早就做好了杀身成仁的准备。他在狱中设法借来纸笔,写好了自挽联:
十余载劳苦奔波,秉春秋笔,执教士鞭,仗剑从军,矢忠护党,有志未能伸,此生空热心中血;
一家人悲伤哭泣,求父母恕,劝兄弟忍,温语慰妻,负荷嘱子,含冤终可白,再世当为天下雄。
1928年11月27日晚,敌武汉卫戍司令部将熊亨瀚押至长沙。湖南省督办署执法处连夜审讯。熊亨瀚始终昂首无词,最后只说了一句:“杀就杀,何必说废话!”
何键深知要求保释者必定大有人在,便决定第二天就处斩。当时,保释者也确实不少。但保释者刚刚闻讯行动,反动派第二天一早就行刑了,连冯玉祥将军的加急保释电报都来迟了一个钟头。11月28日凌晨,浏阳门外,识字岭头,在大批枪兵的押解下,熊亨瀚神情自若,视死如归,昂首挺胸大步走到一棵大树下,用蔑视的口吻面向敌人说:“就在此处动手吧!” 两声枪响之后,熊亨瀚倒在了血泊里,壮烈牺牲,时年34岁。
[人物简介] 熊亨瀚(1894—1928),桃江县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著名职业革命家、诗人。武昌起义后,参加学生援鄂敢死队,后被迫流亡日本,入东京神田法政学院学习。1915年回国任北京《真共和报》编辑。1921年后,任长沙育才中学教务主任,兼长郡中学教师,积极带领师生参加反帝爱国斗争。1924年加入国民党,曾任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湖南省公法团体雪耻会执行委员。大革命中,受共产党员帮助,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由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曾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会常委兼青年部长、《湖南通俗日报》馆长,是湖南反帝大同盟、湖南省雪耻会等革命群众组织的负责人之一。他长于宣传教育工作,为湖南大革命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1927年马日事变后转入地下工作。1928年11月7日在武汉被捕,28日慷慨就义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临刑前,他写下遗嘱一篇、遗墨一联,表明自己为国家社会、为工农群众而死无畏无愧的心迹。被评定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