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一座城市记忆的空间,我曾诗意地在心湖留下印痕,无论是路边小店、街角巷陌,总会有别样的感动。我的家乡有一个叫会龙山的地方,它在喧哗与骚动的世界里静立长存,经历人世沧桑却历久弥新,它是城中的绿海、精神的家园……
绿海楼阁—自然的徜徉
会龙山东依螺丝顶,西靠凤形山,似群山聚会江边,把资江分隔两重天地,成为地上乐园。穿过山脚麻石砌成的山门,你就融入了绿海花丛的世界,梯径两边的树盖遮天蔽日,坡谷里芳草萋萋、野花摇曳,幽幽的清香在浩荡的绿波下奔流,在光与影交织的缝隙里,闪烁绿油油的光彩,可谓“天赋的灵长,绿色的仙姿”。登上福林高塔,夜莺琴笛随风飘荡,浩阔资江尽收眼底,心灵尽情徜徉,有如飞燕翱翔天际,精神在这里返璞归真,静谧温柔地感受大自然的礼赞。
情意芬芳—人性的律动
会龙山是欢笑的,也是多情的,体现着情感的律动,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老人围坐亭廊优雅地畅弹二胡;小孩欢快地嘻戏;运动狂们激情地释放青春;古桐树下,月老庙前,已成为恋人相会的“爱情伊甸园”,在这里的青年才俊、窈窕伊人,爱情是静悄悄的,因为他们享受着“仲夏夜之梦”的浪漫温馨,造就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般柔情缱绻的爱情佳话。会龙山上的人性之花,胜似美酒,味道纯甜,又如香水散发的香气芬芳沁人…..
年轮画卷—历史的诉说
栖霞寺原名宝泉寺,是建于东晋时期的一座古刹,门上一副对联,诉说了古刹的沧桑:晋朝古刹,沧海桑田存胜境;明代浮云,青山绿水隐名僧。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聚集于此,寻找知音,发思古之幽情!栖霞寺往南,竖立着一樽形神兼备的周立波雕像,我们沉浸于文艺殿堂,回味《暴风骤雨》的时代,见证《山乡巨变》的惊诧。立波亭右方的是曾士娥烈士纪念碑,有如一座“精神的巴士底狱”,英雄的历程好比祈求风暴的战士,披荆斩棘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铺开会龙山的年轮画卷,倾听历史的诉说,追忆青春岁月里的人生意义。
佛境禅缘—神性的召唤
会龙山下新建的福缘寺,分为天王殿、法堂、藏经楼、钟鼓楼、祖师殿、讲经堂等,佛庙里飞檐翘角、佛像惟妙惟肖、经鼓钟声清澈悦耳,烧香祈愿的行人络绎不绝,我们虔诚地聆听大音希声,感受“韵外之致”的空灵效应、领悟“澄怀静虑”的禅境之美,即使是精神无所寄托的“流浪儿”,也会在神性的召唤下,脱离人世的迷惘和惆怅。
华兹华斯曾说:“怀着一颗纯真的童心,可以在人与自然交融的世界里,感受人性、自然、神性的统一,获得幸福和欢愉。”会龙山上的人、事、物,正好印证了这句名言,在这城中的绿海、精神的家园里,我们不再担心“毛猿”的孤独、“大甲虫”的痛苦、“等待戈多”式的迷茫,有的只是灵魂不再漂泊、信仰赖以栖息、精神皈依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