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机关文化
落实“三项行动”提升“六力”优服务 争做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的新时代青年
——在市委办五四青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2023-05-09 14:55 作者:张懿 来源:中共益阳市委办公室

  大家好!很荣幸能参加今天的座谈会。今年是我来益工作的第八年,也是我时隔七年第二次参加这样的座谈会,非常感谢组织、领导给我提供这样的机会。这八年,我感觉自己最大的收获是成长。八年前,我就一直在思考自己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当时我的答案是:与祖国同向而行,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努力实现自身社会价值,不论走多远、走多高,都不丢弃那颗赤子初心,不忘为什么而出发。经过这几年的历练,现在,我找到了实现这个答案的途径。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从“信念、意志、品德”三个关键词与大家作个简单地分享汇报,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为政治过硬的新时代青年

  我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是在2004年读高一时向党组织递交的,三年后的七一,我面向党旗庄重许下了自己的那份誓言。而经过党办工作近六年的熏陶,感觉对我来说又是一场新的洗礼。从校园步入社会,从乡镇基层来到党办中枢,在环境的改变所带来身份的转变过程中,我内心也曾有过迷茫,当时也怀疑过自己能否将最初的理想坚持下去。这种状态让我恐慌,我意识到必须有所改变。而最简单的改变就是通过学习沉淀自己。那时我每天下班回家,先去健身、吃晚餐,九点之前完成洗漱等日常琐事,然后睡前阅读三小时,一年下来差不多能读十本书籍。在读《毛选》、学党史过程中,我感受到我们早期的共产党人,在当时那么艰难的条件下,都能抱着“虽千万人吾往矣,九死而不悔”的坚定信仰;在读习近平总书记的《摆脱贫困》时,我发现青年时期的总书记比我们还爱学习;在读到《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时,书中记录了总书记2002年回忆时说的这么一句话:“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茫、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那一刻,我释然了,觉得自己的迷茫只能说明信念还不够坚定。那段时间的阅读,让我的内心产生了巨大变化,感受到了一种宁静与充实,并从学习中汲取到了一种力量。不向前不知道路远,不学习不明白真理。去年开始,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市重要会议精神,我又开始用学习本进行摘抄记录,以便随时反复学。后来,我开始提笔来写,以此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新湘评论》《新益阳》、红网等省市党刊媒体成功发表几篇文章后,我内心感慨:此时,我才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因为,我在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了。

  前段时间我在整理物品时,翻出自己2008年写的思想汇报,看着落款处按下的红手印,内心觉得这既是一份光荣,也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忠诚。

  磨砺坚韧意志,努力成为本领过硬的新时代青年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从“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等典故,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逆境考验人、锤炼人。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要到基层去锻炼两年,分配到了桃江县松木塘镇,现在那里基建是好了,但当时从牛田镇进去15公里的路,开车要一个小时。第一次去报到,给我带路的同事说:当时在一个转弯处,见我许久没跟上来,还以为我掉头走了;当时住的地方分在办公楼一个楼梯间,刚好摆下一张床、一张桌、一个简易衣柜后还能留下一条一人宽的L型过道;镇政府的位置又不在镇中心,下班后基本只剩几个外地留守青年,这让刚从上海回来的我,内心产生巨大反差。但我想着既来之则安之,两年的锻炼不能看成是镀金,还是要做点事情出来。于是,在上班之余,我用了近两个月时间走遍全镇15个村,与当地村民、乡镇干部交流座谈,翻阅文献典籍,尽可能全面了解当地经济发展和历史风俗后,出了一个建议利用松木塘镇山水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结果被时任书记、镇长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我们发掘出了老木盆樱花谷、飞水岩瀑布等景观,松木塘镇也由一个无人问津的地方变成了一个周末游的网红打卡地。在两年实践锻炼结束时,看着曾经的坑洼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道路旁树立的“养生天堂”等标语,觉得两年的基层锻炼,因跋山时高估自己能力所摔过的跤以及涉水时为寻找下一步落脚点而陷入泥泞的无奈,都变成了很有意义的回忆。

  《胡克·尼哲写给自己的信》中有这么一段话:“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了很多孤独寂寞,不抱怨、不诉苦,只有自己知道。而当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是日后闪耀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依旧对梦想的偏执。”党办工作的这几年,我为提升自己参谋辅政的能力,养成每天看新闻联播的习惯,确保能及时紧跟中央、省市的政策精神,提高自己把握全局的能力;在提高文稿服务方面,则继续多写多看多积累,做到笔耕不辍。

  培养高尚品德,努力成为廉洁自律的新时代青年

  《论语·宪问》中子路三问孔子:什么是君子,孔子回答: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古人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每晚睡前父亲都会教我背诵一首古诗词,我印象最深的一首是于谦的《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这也是父亲对我的教诲。在我参加工作时,他又叮嘱我:一定要廉洁自律走正道。在观看一些警示教育专题片时,每每看到那些曾经的人民公仆在镜头前进行忏悔。我当时就想:做人千万不能有侥幸心理,要防微杜渐,做到知行合一,有些步子坚决不能迈,哪怕只是一小步,但前面可能也是万丈深渊。

  有些道理我们应该要早些明白:父母养育我们长大很不容易,师长教育我们成才也不容易,组织、领导培养我们成长更不容易,我们不能一时失足而辜负了他们。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一句很经典的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人的青春同样也只有一次。我们新时代的青年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也处在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新益阳建设机遇期。今年市委提出“三项行动”,更需要我们提升“六力”优服务,彰显青年人的担当,做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的新时代青年,努力为自己所生活的这个社会干点什么、创造点什么、贡献点什么、留下点什么,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