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创建
党建促创建 联点更连心
——市城管执法局400名党员到联点社区报到
发布时间:2022-08-31 16:48 作者:陈清 来源:益阳市城管执法局

今年3月以来,益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坚持党建引领,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号召全局党员干部下基层进社区,扎实开展“接地气、去官气、传正气、转作风、惠民利”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做到联点方案安排实、自身职责结合紧、志愿活动开展勤、助推创建效果好。5个月来,动员24个局属单位党支部400余名党员干部到赫山区龙岭经济开发区银山社区报到,围绕“十个一”内容,开展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整治40余次,静态停车秩序规范60余次,创文和疫情防控入户宣传620余次,文明劝导410余次,认领“微心愿”15个,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35人次,更换路灯60盏,全心全意倾听群众呼声,用心用情回应群众期待,真正做到结对共建、社区共治、资源共享,有力助推银山社区文明创建工作。

一、统筹安排,联点结对顺起来。在认真吃透《中共益阳市委办公室关于深化推进党员干部“接地气、去官气、传正气、转作风、惠民利”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通知》要求基础上,市城管执法局结合部门职能职责,力争发挥行业优势,研究制定《益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2022年“接地气、去官气、传正气、转作风、惠民利”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方案》,制度化、常态化推进联点结对工作深入持续开展。市城管执法局坚决按照市委部署,落实市级联点领导多次在银山社区实地调研、走访、座谈的指示要求,主要负责人抓调度,关键节点靠前指挥,分管负责人每月到银山社区开展帮扶指导,安排专门科室人员做好联络对接工作,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深入银山社区调研“号脉”,精准对症“开方”,实现部门与联点社区的无缝隙对接,破解文明创建难点问题,构建了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市城管执法局与银山社区相关负责人电话、微信保持经常联系,对创文、创园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实时召开座谈会、现场调度会共商对策。双方工作人员成了“亲密战友”,每周有沟通联系、每月有实地走访、每月有活动开展。

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友松为社区居民送上物资,帮助实现“微心愿”

二、党建引领,文明新风树起来。市城管执法局坚持党建引领促银山社区文明创建工作,精心组织、精准服务。7月下旬制发《关于组织党员干部全面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以局属单位党支部为单元,动员全局党员干部深入银山社区有序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干部示范引领、积极履职,在抓好本单位文明创建工作的同时,带头参与志愿活动,整治农贸市场周边市容秩序,清除绿化带垃圾、卫生死角、楼道杂物、沿街小广告,规范摆放乱停乱放的共享电动车,引导文明交通,劝导公共场所吸烟、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8月6日至9日。在本单位创文任务十分艰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增派市、区两级城管、环卫力量参与集中攻坚,支援垃圾清运、洒水车作业,深入社区开展大宣传、大清理、大整治行动,进行地毯式摸排、立体式整改,重点对乱扔垃圾、乱堆杂物、飞线接电、乱停乱靠、私搭乱建等现象进行整治,动员社区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在播撒文明的同时,为社区环境增添亮色。

垃圾分类宣传志愿服务活动

三、民呼我应,吹哨报到实起来。市城管执法局对照银山社区问题清单和居民需求,逐一梳理、逐个研究,基本做到了事事有规划、件件有回复。资江机器厂家属区为银山社区内的老旧小区,佳煦路路灯设施锈迹斑斑,灯光昏暗,破损较为严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市城管执法局多次到实地调研了解到社区和居民的诉求后,迅速组织市路灯服务中心对社区路灯亮化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统计,在掌握全面情况后,制定了具体施工方案,抽调12名工作人员、出动高空作业车辆2台、顶着炎炎烈日,将近60盏破旧路灯于5月24日前全部换新到位,保障了小巷居民的夜间出行安全,切实解决了老百姓身边的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惠民利”的初衷,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

安装路灯

银山社区双拥公园位于银山社区东侧、资江机职工医院西侧,呈东西长方形分布,占地面积8180平方米。因建设年代较早、功能单一,疏于维护、设施破旧,且文化气氛不浓,整体形象较差。市城管执法局通过周密的前期调研,将该老旧公园纳入我市今年计划修建完成的35个口袋公园之一,多次协调市创园办专家实地指导公园改造工作,添设备、配苗木、增功能,新设计、注文化、建长廊,倾力打造一个展示银山社区与资江机兵器厂的双拥文化园、国防教育文化的科普园,最大化地利用现有空间资源,优化人居环境,提升银山社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完成建设好的双拥公园

在做好联点社区吹哨报到工作的同时,市城管执法局依托数字城管平台,利用“数字城管街道社区群”“城管指挥应急联动群”等图文交流互动,精准派单、快速处置,解决47个社区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268个,以逐个解决市民群众的“微心愿”,为实现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共同心愿贡献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