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工作 > 党员教育
徐少保:为革命隐姓埋名
发布时间:2025-03-31 16:05 作者: 来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浏览次数:

  在长达二十年的地下斗争中,徐少保先后担任过湘西特委书记、湘鄂边特委书记、湖南省工委书记,长沙中心市委代理书记等。他在湘鄂边界组织农民武装,坚持游击战争,亲手发展了300多名地下党员和20多个地下支部,向有“革命干部摇篮”之称的新四军五师“洪山公学”输送了20多名干部。

  1941年,徐少保担任湘鄂边特委书记,5月,党组织派王静[女]到特委机关来做掩护工作,和徐妻以姑侄相称,办起了一个家庭织布厂,织成的布由徐少保背出去卖。这样,以纺织卖布为掩护,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又用这些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计和支付党的活动经费。在这艰苦的日子里,徐少保仍不顾严寒酷暑,一天步行五六十里,奔波在湘鄂边境,足迹踏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在地下革命斗争中,徐少保严守党的机密,办事谨慎,机动灵活。由于他长期处于领导地位,经常要听取汇报或传达上级指示。在频繁的上传下达中,从未出现疏忽遗漏。为了不暴露身份,他一生从未拍过一张照片,哪怕是最有意义的一刻,也不留下任何纪念。他善于以各种方式和多种职业来掩护自己,经常迁动住址,更换姓名,变换职业。以教书为业时,他身着长袍,脚穿鞋袜,谈古论今,之乎者也,很像一位满腹经纶的学究;以卖布作掩护时,他肩背各色布匹,手拿一把长尺,挨户叫卖,有时也会斤斤计较,分毫必争,一副地道的小贩模样。一次战斗中,他与队伍失去联系,被敌人包围,眼看就会被敌人活捉。但他急中生智,迅速拐进集镇的一家布店,给常有来往的店老板使了个眼色,“借”了几匹布背在肩上,装成布贩子。在敌人查问时,他回答得天衣无缝,从而混过了搜查,化险为夷。

  抗战胜利后,徐少保怀着兴奋的心情,在安乡陈家咀雇船,秘密迁居东南洲,改名徐进前,一边教书,一边种地,等待上级分配新的任务。不料,1946年7月,他写往江汉军区的一封信,在陈家咀支部书记朱桂林家里被叛徒李崇高发现,国民党特务机关如获至宝,立即禀报反动当局开展侦查。1946年9月19日凌晨,徐少保、夏晨辉(徐妻,共产党员)和交通员王赐信、支部书记朱桂林4人同时被捕,当即押送常德监狱。在狱中,敌人突击审讯。虽百般利诱,施用酷刑,徐少保却铁骨铮铮,坚不吐实。9月21日晚,徐少保以及同时被捕的夏晨辉、王赐信、朱桂林被被国民党常德特务机关秘密勒死,装入麻袋,沉入沅水盐关的江中。牺牲时,时年60岁。

  [人物简介]:徐少保(1886-1946),化名徐进前、齐少保等,赫山区人。1926年参加农民运动,任泉交河区农民协会委员长。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马日事变后潜往南县等地开展党的地下斗争。1928年7月任中共湘西特委执委。1929年3月任中共湘西特委书记。1931年9月任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员会书记。1932年1月任中共长沙中心市委代理书记。1939年4月任中共公安县委书记,1941年6月任湘鄂边特委书记。徐少保长期战斗在湘鄂边界各县,以卖布和教私塾为掩护,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和教育党员,培训骨干,发展健全党的组织。1946年9月由于叛徒出卖,他和妻子被敌特捕捉关进国民党常德陆军监狱。在狱中,他坚贞不屈,9月22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后被评定为革命烈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