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工作 > 党员教育
贾琏:千里迢迢找“母亲”
发布时间:2025-03-31 16:15 作者: 来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浏览次数:

  1927年1月,贾琏被选为益阳县妇女代表,出席在长沙召开的全省妇女代表大会。省委负责人李维汉在会上指出,妇女的解放是与阶级的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妇女运动的方向就是要积极地投身到工农劳苦大众的革命斗争中去。会后,根据省委领导的指示精神,贾琏考入长沙自治女校高级缝纫班。当时,长沙自治女校是我党活动的基地。贾琏在这里担任校党支部委员,负责青年工作,并兼任益阳县驻省惩恶委员会委员。

  1927年5月21日,长沙发生了震惊中外的“马日事变”。这天晚上10时,许克祥带领反动武装,袭击了省总工会、省农协总会,占领了省党部,对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进行大屠杀、大逮捕。仓促应战的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队被打散,不少共产党员和革命者壮烈牺牲。第二天天还没亮,全市性的大搜查、大逮捕开始了。长沙自治女校是反动派搜查的重点,歹徒象恶狼似地闯进校园,把办公室、教室和宿舍翻腾得乱七八糟。大搜查的第二天,有人传说,要贾琏去益阳公所(设在长沙)“谈话”。所谓“谈话”,就是逮捕。贾琏闻讯后,急忙离开学校,到一位同学家躲避了两天。由于局势严重,不能在长沙久留,贾琏联络同乡同学,租了一条小船,偷偷返回益阳。船至三汊矶,碰到一伙土匪,把她们随身携带的东西全部抢光。

  回到益阳,贾琏的家已被反动派查封,门上张贴着捉拿丈夫高文华和她的通缉令,有家归不得。她到处打听家人的下落,一点消息也没有得到。她想到亲戚家去躲一躲,但没有人敢收留。她听说高文华在华容,好不容易赶到那里,却扑了一个空。当时,她的第三个孩子即将出世。寻找组织的焦急心情、长途跋涉的辛劳,使她常常晕倒。在这种情况下,她只好隐姓埋名,变换装束,回到益阳。走投无路时,曾在她家帮过工的杨嫂好心地收留了她。

  1929年2月,贾琏收到婆婆捎来的信,得知丈夫在湖北石首县。于是,她拖着虚弱的身体,躲过敌人一道道岗哨,终于历尽千难万险,来到石首大兴院牛路口廖德周家,找到了丈夫。这时,高文华和其他两位同志也一直没有与党组织联系上。七、八月份,石首的白色恐怖日益严重,天天都有革命者被抓被杀。为了找个安身之地,尽快找到党组织,贾琏一家跑到湖北公安县,在一位亲戚家落了脚。贾琏操起了缝纫手艺,高文华做点小生意,父亲廖若冰在小学教书,既掩护了身份,又谋了生计。由于生活艰苦,大人、小孩饿得面黄肌瘦,一个个陆续病倒。贾琏的第二个孩子,满了三岁还不会走路。这一切,贾琏都咬紧牙关挺住了。

  在艰苦的环境中,贾琏夫妇更加思念党。1929年冬,贾琏凑了一些盘缠,鼓励丈夫踏上征途,千里找党。高文华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在党中央工作的毛泽东、李维汉、李立三、李富春等同志,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两年多的日子总算结束了。党中央安排高文华在中央训练班学习一个月后,派他去汉口长江局任汉夏区委书记。1930年3月,贾琏接到丈夫来信,说党组织要她去汉口工作。她以无比兴奋的心情,带着小孩来到汉口。一个与党组织失去联系3年多的共产党人,重新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人物简介:贾琏(1903-1981),女,原名贾筑平,曾用名贾竹平、高杰、贾次男等,赫山区人。1926年参加革命,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起任中共河北省委秘书、代理秘书长。在随高文华赴上海和河北工作期间,为了开展革命、筹措党的活动经费曾两度卖子。1945年4月至6月作为大后方代表团参加中共七大。曾任水利电力部水文局副局长等职。为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