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党重获合法地位,可以公开活动和发展组织。张子霞抓住有利时机,1937年底,从沅江新港回到益阳兰溪。他经常到农民家里访贫问苦,与贫苦农民广交朋友。在与农民的交往中,启发农民的思想,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一有机会,就发展党员。经过两年多的串连发动,兰溪地区的党组织恢复了,党员发展到100余人。1939年冬,上级党组织委任张子霞为常益中心县委委员、中共兰溪区委书记。
1941年初,由张子霞倡议,党组织在兰溪办起了一个文化服务社,一方面经营各种进步书刊,宣传抗日;另方面,共产党人以此为据点,开展党的工作。
1941年农历正月初六,张子霞召集兰溪区党的主要负责人到书社开会,研究发展党的武装力量的问题。为了响应党的号召,会议决定,秘密联络同志,组织队伍伺机夺取国民党华林、宝积、枫树三乡和兰溪镇警察所的武装。第二天,张子霞带着这个经过组织讨论决定的计划到长沙向上级党组织汇报。他去长沙不过三天,党内出了叛徒,许多革命同志被捕。敌人没有抓到张子霞,到处悬赏缉拿。由于风声紧急,他的三哥赶到长沙,告诉他,党内出了叛徒,催他赶快去湖北。张子霞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冷静地说:“不要慌,我不能这么做,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就是要挺身而出!”。他三哥焦急地说:“我是专为你的安全而来呀!”张子霞说:“我是共产党员,要忠于党的事业。现在,有党的同志被捕了,我必须回去营救。关键时刻,只图个人活命,就是背叛党,背叛革命!”
于是,他不顾个人安危,立即检点行李连夜返家,准备安排同志们撤离。可是就在张子霞回家的第二天,敌人就诱捕了他。被捕入狱后,子霞意识到,他将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果然,轮番的审讯开始了。敌人问:“你是共产党员张子霞吗?”“不错,我就是张子霞,我就是共产党员!”张子霞答道。敌人嚎叫:“你不怕死吗?”张子霞正气凛然地回答:“怕死不当共产党,真正的共产党员是不怕死的。”敌人的威逼失败了,便对他施加各种毒刑。他泰然自若,坚不吐实。70多天过去了,敌人一无所获。他侄儿给他送衣服时,发现他身上的内衣和血肉沾在一起,脱不下来。侄儿见此,泣不成声。张子霞却无限深情地对侄儿说:“我宁愿牺牲自己,也决不能出卖同志,更不能玷污党的声誉。我为革命而死,死得其所。为千百万人民而死,死有价值。我死后,你要踏着我的血迹,为全中国、全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1941年3月27日,灭绝人性的刽子手将张子霞五花大绑,和田琼台、胡炳勋、冷曙阶4人押往七里桥白马山,推进一个早已掘好的大土坑里活埋。临刑时,张子霞高呼:“一人倒下去,万人站起来!”“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
人物简介:张子霞(1908-1941),赫山区人。1925年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春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少共先锋队队长。不久,由中共益阳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袁铸仁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马日事变后,潜往沅江县新港乡以教书为掩护,秘密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不久身份暴露,随即转移到安乡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31年至1937年,多次往返于沅江、益阳、安乡等地,联络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与反动政府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此期间,他曾多次巧妙地避开敌人的追捕,化险为夷。为了党的工作,几年间,张子霞把大部分的教书薪金用在革命事业上,很少考虑家庭生活问题。他的两个儿子得了重病,都因无钱医治而相继夭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子霞抓住共产党处于合法地位的有利时机,再次从沅江新港回到益阳县兰溪,串联发展党员,经过两年的努力,共发展100多名共产党员。1939年冬,上级党组织委任他为中共常益中心县委委员兼兰溪区委书记。1941年初,张子霞不幸被捕。3月27日,被敌人秘密活埋于白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