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兴国模范师在兴国县城郊筲箕窝组建。1933年5月,兴国模范师改编为红三军团第六师,曹德清被任命为该师师长。6月6日,兴国模范师接受红军总政治部驻兴国扩红队长罗荣桓、江西军区总指挥陈毅的检阅,曹德清接受陈毅代表中革军委颁发的“中国工农红军兴国模范师”军旗。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后,曹德清率兴国模范师担任全军右路先锋。1934年10月22日,兴国模范师胜利攻占信丰县韩坊、古陂,并前进到砰石,率先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并掩护中央纵队通过了第一道封锁线。10月27日,兴国模范师占领崇义县城。10月29日,兴国模范师和第五师奉命担任军团左纵队,由崇义的稳下、左溪、关田、文英、热水一路,向汝城方向挺进。11月4日,兴国模范师和第五师在汝城南面的天马山、大来圩、官路下一线,突破了敌人的第二道封锁线。很快,中央红军全部在汝城至城口之间通过封锁线。11月8日,兴国模范师两个团配合第五师,直插湖南宜章县城。11月9日夜晚,在距宜章县城40公里处的一个小村庄里,师长曹德清和政委徐策来到第十六团团部,下达了明天黄昏前必须占领宜章县城的任务。他亲率一个连,穿上缴获的国民党军服,轻装前进,向宜章疾进,骗过了沿途所有的敌人,解决了所有堡垒,在白石渡击溃了200多民团的阻击,乘胜追击至宜章城下。宜章守敌半夜时分弃城而逃。红军迅速拿下宜章县城,砸开监狱,释放了革命者和无辜群众,并召开声势浩大的群众大会,把没收的豪绅地主的财物全部分给了贫苦百姓,宜章城成了欢乐的海洋。中革军委纵队和主力红军顺利进入了宜章,曹德清率兴国模范师为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第三道封锁线立下了首功,受到中革军委的表彰。
曹德清率兴国模范师继续西进。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红军长征中最残酷的大战——湘江之战爆发。11月28日开始,红三军团担任中央纵队的右翼掩护任务,曹德清率兴国模范师在湘江东岸与敌血战三天。30日中午,中央纵队渡过湘江后,红三军团胜利完成掩护任务,留下兴国模范师第十八团在湘江东岸接应红军第8军团,陷入了广西军阀8个整编师的重重包围。第十八团在陈家背被敌人3个师包围,血战一天,弹尽粮绝,大部分壮烈牺牲。湘江之战,兴国模范师伤亡过半。
1935年1月上旬,曹德清率兴国模范师参加突破乌江战役,攻占楠木渡,架浮桥掩护军团部渡过乌江,并掩护红一军团夺取了遵义城。遵义会议期间,国民党军吴奇伟部企图偷袭遵义,曹德清率兴国模范师在尚稽镇、懒板凳一带阻击敌人,保卫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
在多年的戎马生涯和艰难困苦的战役中,曹德清身体多处受伤,因带伤指挥战斗,积劳成疾,不幸病倒。在生命之灯即将熄灭之时,他紧握战友之手说:“跟党走,打出一片新世界”。在场战友,无不为之动容落泪。1935年2月7日,曹德清在云南扎西(今威信县)鱼井病逝,年仅26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纪念这位铁骨铮铮的红军师长,威信县人民政府建起了曹德清烈士墓,墓碑上刻有“万里征途酬壮志,云山峡谷献丹心”。
人物简介:曹德清(1909-1935),赫山区人。早年在国民党湖南独立第五师当兵。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平江起义。1929年任红五军随营学校区队长。1930年7月参加攻占长沙城的战斗,时任连长。1931年9月任红三军团第一师第三团团长。1932年改任红三军团第二师第六团团长。1933年初任红三军团第一师师长,同年6月任红3军团第6师(即兴国模范师)师长,率部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战斗,战功卓著。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率红六师担任全军右路先锋,率先突破敌人第一至第三道封锁线,受到中革军委嘉奖。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12个师长之一。1935年2月长征至云南扎西鱼井时因病牺牲,被评定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