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剑凡(即高文华)13岁到长沙光华电灯公司谋生,立志做一个能够自立的、有文化的工人。1922年,他看到中共湘区委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附设补习班学校招收有志失学青年,不要学杂费,他立即报名求学。有一天,时任湖南自修大学教务长的毛泽东讲课,说:“铁路、电气、矿山工人,是产业工人;粤汉铁路、安源煤矿工人罢工取得胜利,获得组织工会和增加工资的权利。电气、冶金、纺织工人,也是产业工人,应该组织起来,为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而斗争。”毛泽东这席话,给了廖剑凡思想启蒙。他兴奋不已,开始全身心地投入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中。
廖剑凡从长沙回到益阳,在新办的益阳达人针织厂当杂工。为配合五卅运动,他领导达人针织厂工人要求增加工资而罢工,被老板开除了。被开除后,廖剑凡饱受罢工斗争失败与失业的痛苦。母亲责备他:“你已是独顶门面的男子汉了,已抱了娃娃,怎么一点也不知道生活的酸苦。”有的亲戚朋友也指责他,说他“不争气”,不该乱来。父亲廖若冰当时在外教书,月薪仅有20元,省吃俭用,每月只能给家10余元。他们一家7口,度日十分艰难。在亲朋戚友的怨声中,只有妻子贾琏同情并安慰他:“我明白你这样做,不只是为了你自己,也不只为了咱一家,而是像你给我寄来的书信中写的那样,为了千千万万劳苦大众都过上好日子。看来,你不能在家呆下去了。”廖剑凡回答:“我到长沙找老师(实指党组织)去,他们会给我指点出路的。”贾琏说:“你去吧,家里一切由我顶着。”
廖剑凡带上两件衣服和贾琏向亲友借来的两块银元作路费,再次奔赴长沙。从此,踏上了职业革命的征途。来到长沙后,廖剑凡找到了姜梦周,并请求帮他找个工作,不管活儿脏、活儿累,也不管工资多少都可以。只要有一个落脚点,能活下去,就可开展革命活动。姜梦周安慰说:“不要急,我们一定会给你安排。”一周后,姜梦周告诉他:“我与李维汉商量了,派你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你愿意吗?”廖剑凡兴奋地说:“愿意。”廖剑凡当即找到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李维汉。李维汉介绍说:“毛泽东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第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正在招生,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决定送一批青年去学习,你去那里吧! ”那时,广东是革命运动的策源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革命的大熔炉。廖剑凡连声答复:“愿意,愿意。到那里去可以学到革命的真本事。”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廖剑凡在失学失业的磨难中,终于找到了出路,心花怒放,激情满怀。1925年5月,廖剑凡带着中共湘区委员会的介绍信和党组织发的路费,从长沙出发了。到达广州农讲所的第一天,他就去拜望毛泽东。师生见面,分外高兴。
毛泽东惊奇地说:“中共湘区委送来的学员名册中没有你的名字呀!”廖剑凡回答:“我已改名了。”随即向毛泽东汇报了他领导两次罢工、两次失败的情况,很有信心地说:“我不怕失败,我要革命,打倒一切恶势力,推翻剥削压迫人民的旧制度,特地改名廖去恶。”毛泽东赞赏道:“这个名字改得好。”
在广州农讲所,再次成为毛泽东学生的廖剑凡,找到了多次领导罢工斗争失败的原因,也明确了斗争的新方向。大革命失败后,廖剑凡转战武汉、上海、天津、河北等地,从事白区地下工作。直到1937年,党中央在延安召开白区工作会议,毛泽东见到一直在白区工作的学生廖剑凡,便大声招呼:“老廖,坐到前面来!”廖剑凡大步走上去,紧握毛泽东的手,激动不已。毛泽东关切地问:“在白区工作是否如意?”廖剑凡简明地汇报了白区工作情况。毛泽东鼓励他:“好啊!你长得又高又有文化,我看叫‘高文化’好了。”巧的是,廖剑凡外婆家正好姓高,于是就按毛泽东的意思,将名字改为高文化。但他又觉得自己文化还不够高,于是又改了一个字,叫高文华。
人物简介:高文华(1905-1994),原名廖剑凡,曾用名廖去恶,资阳区人。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秋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冬以湖南省农民协会特派员身份回益阳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民协会。1926年2月领导举行元宵节游行大示威活动。9月被选为益阳县农民协会副委员长,10月被选为中共益阳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马日事变后赴汉口找到党组织,任中共阳夏(汉阳)区委书记。1929年8月到上海,入中央干部训练班学习。同年冬被派到武汉中共中央长江局工作。1930年9月回上海,以开洗染店为掩护负责传送党的文件。1931年任中共中央秘书处内交科科长。1932年8月任中共中央巡视员,赴山东视察参与重建山东省委机关。1933年后在上海中央执行局秘书处负责同各地联络工作。1934年10月奉命转移天津,1935年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兼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在上海和河北工作期间,为了开展革命、筹措党的活动经费曾两度卖子。1936年秋到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并工作。1938年1月起任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员会书记、省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轻工业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水产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农垦部顾问等职。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