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1919年10月31日,张昆弟和李维汉、李富春等162名学员,乘坐“宝勒笳”法轮由上海赴法留学,从此,走上了一条崭新的人生道路,给他不平凡的经历增添了新的革命斗争篇章。
在法勤工俭学期间,张昆弟不仅是革命真理的探索者,也是勇于斗争的革命实践者。他参加和领导中国留学生进行了三次革命斗争:一是1921年2月28日,400多名留学生为争取“吃饭权、工作权、求学权”向中国驻法公使馆进行请愿的斗争;二是同年7月,留法学生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同法国秘密进行“卖国借款”的斗争;三是同年9月留法学生发动的“争回里大”,进占里昂中法大学,反对校长吴稚晖的斗争。在这些斗争中,张昆弟无不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无愧为赴法勤工俭学学生中的精英和领袖”。如1921年9月,张昆弟等领导和参加的“以开放里昂大学为唯一目标”的斗争,被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称为“小的十月革命”。当时北洋政府募捐勤工俭学资金,在法国里昂筹办了中法大学,名义上是为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寻找求学出路,可把持学校的校长吴稚晖却从国内招来官僚富商子弟,对已在法的勤工俭学学生一个不收,于是激起了全体留法学生的极大愤怒。9月中旬,张昆弟、蔡和森、赵世炎、陈毅等率“先发队”冲进里昂大学,不料吴稚晖勾结法国当局,派出军警将他们拘捕。面对残暴的武装镇压,张昆弟表现十分勇敢而坚强,在被押送法国兵营看守的途中,高呼“誓死争回里大”的口号。在关押期间,他隔着铁窗用法语向前来采访的新闻记者、各界人士说明事实真相,博得了法国工人、学生的同情和支持。在狱中适逢第十个“双十”国庆纪念日,蔡和森、陈毅、张昆弟等一起开展绝食斗争,他们在《绝食宣言》中写道:“吾人以求教育平等之故,系于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国徽之法兰西监狱,吾人将以何者酬此国庆?吾人百无所有,唯有热血与热泪耳。‘不自由毋宁死’一语,为发扬光大自由之精义。吾人殊不敢死。吾人于此最后之努力未伸,受良心上之鞭策而不敢死之时,乃不得不自悼,悲愤之余,‘绝食一日’。在以自由为标帜之民主政治之下,吾人乃以求平等之故而不自由,夫复何言?吾人唯有用此极悲伤之表示,使民主二字得有明确之解释。”
经过28天的狱中斗争,法国政府以“从事布尔什维克活动”和“扰乱治安”的罪名,于10月18日深夜将被捕学生强行遣送回国。就这样,张昆弟被迫结束了近两年的留法勤工俭学生活。